黑神话悟空情节受赞 黑神话悟空情节怎么辱华
文章略长,5229字,应该是解析动漫艺考方向最详细的文章了,可以收藏慢慢看。
能坚持读完的,都是北影、中传真爱粉...
“您的孩子想考什么学校?喜欢什么专业呀?”
“他(她)就是一开始喜欢动漫(游戏),一开始就照着书(电脑屏幕)在那画。别的我们其实也不懂……”
你别笑,每年招生季,几乎半数的家长在打通咨询电话的时候都是这么说的。毫不夸张的说,动漫其实是绝大多数学生走上美术道路的启蒙老师。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在互联网唱主角的数字化时代,任何人也不能指望传统的平面画作还能像20世纪初期那样轻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动漫其实就是和现实生活,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最贴近的美术门类。
其实,动漫并非一个专业性的词汇,而是一个日常生活里约定俗成的“组合词”。动漫(Animation & Comic),其实指的是“动画+”,即动画和的合称。由于专业的近似度,近年来这个词汇在艺考领域里又加入了游戏的组成部分。可以这么理解:动漫这个词在艺考领域中,其实包含了“动画”、“”、“游戏”三个专业。
另外,我们也需要搞清楚这个专业的特性,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样一个专业?其实,任何一个艺术类专业(美术、表演、音乐、舞蹈、播音都包括)都存在如下特点:
1. 专业性强,真正算得上“专业”的人,却绝对只是少数。
2. 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多,但是一半以上都是滥竽充数,仅仅为学校的学科丰富性在做贡献。
3. 实际就业圈子很小,混不进圈子等于没学,更谈不上什么出路。
4. 整个行业中心都集中在北京,外地基本没有规模,当然国外也行。
在归拢了以上几个特点,之后,我们再来逐一分析“动漫”作为一个艺考专业,必须说清楚的那点事。
动漫专业该去哪里学?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但是真正入流的无非那么几所。因为说一千道一万,这个专业的社会需求度并不高。人们完全可以在没有动画的世界里生活,尤其对于现在这样一个大家都忙着生存的时代。
如下学校的动漫专业算得上够档次:
第一类:业内公认的顶级名校,也就是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学院
第二类:专业美术学院,即九大美院
第三类:大城市里的专业名校,北服、北印刷、地方艺术学院等。
不难发现,其实就是那几所校考学校。说白了,对于艺考生来说想考动漫,必须校考,训练必须围绕校考展开,光练联考没用,否则就是浪费精力。
动漫专业到底考什么?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具体要求。我们一个个来看,争取做到事无巨细。
先来看北京**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这是两个需要校考的顶级院校。
2020年校考考题如下:
北影动画:小卖部要求小卖部柜子上要有鲜花,中间摆了文具、零食、饮料、并且根据自己画一个角色,然后在画个中外动画里的知名角色,两个角色要互动。
北影:根据故事绘制家里一个不太大的餐厅摆放着一个四人桌 桌上摆着食物和鲜花 。我边吃饭边对妻子说:“今天接到通知,医院组织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我报名了。”还在舀汤的妻子听到这话愣了一下动作停住了。过了一会转头笑着对我说:“好的,我理解,我支持!”但我明显看到,她冲我笑的那瞬间,眼眶有点红。
中传动画:装在学习,画两个故事草稿,挑一格细画上色。
中传游戏:以fun设计一个有空间场景。
通过考题,我们不难看出,北影和中传的动漫专业非常强调考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其中,速写能力格外突出。对于造型设计能力的要求,则强调概括和变形能力。同时需要具备足够娴熟的手绘技法,如马克笔和水彩的使用技法。考试中,还要着重考察学生的镜头意识,懂得如何用摄影师的思路构架画面。画面需强调故事性和创意,要懂得如何把生活经验变换为有趣的故事和创意,从而能直接打动观众和读者。要具备分镜叙事能力,掌握如何用镜头的组接把事情交代清楚。
不难看出,两所顶级名校的校考对考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仅仅掌握联考基本毫无可能性。想要考取这两所学校必须具备扎实的造型功底和超出常人的专业素养。换句话说,想在地方以联考为核心的培训机构解决这个门类的考前培训课程是不太可能的。
再来看九大美院和其他名校的动漫专业。九大美院的动画大多被归进设计类。其他名校的动漫虽然独立成系但是考试时取统一命题。所以,不进行单独的专业考试,但是在校考中,要按照院校要求的设计类校考科目进行考试。
比如,央美把动画专业归在城院设计中,那么考生就要按照要求参加城院设计的校考。所以,想要考美院的动漫专业,就要按照不同美院的要求进行考试。会考到造型基础,会考到设计基础,有时还有极具特色的设计专业课。每个学校不一而同。总之,都是要进行校考,无一例外。
顶级动漫专业的文化课要求是什么?北影:本省一本线的70%中传:本省一本线的60%其他美院及校考院校:参考历年设计类文化课要求(450分上下)联考院校:忽略不计,因为你上了也没啥用。总体上看,文化要求并不算高,但是专业要求很高。
动漫专业的发证、录取人数大约在多少?动漫专业每年大约有4000人报名参加各类校考。其中:北影动画录取60人北影录取20人北影动漫策划20人共录取100人,发证比例3倍,共300张合格证。中传动画录取90人中传游戏录取40人共录取130人,发证比例4倍,共520张合格证。其他校考院校总共能录取300多人。
特别说说复读生问题。坊间一直传闻动漫专业都是复读生的天下,是这样吗?其实,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凡是校考专业都存在和复读生的竞争,且复读生一定占据一定的优势。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动漫专业其实对对应届生是友好的,因为越年轻的学生越是更早接触互联网,眼界水平都非常高。低龄触逐年在增加,让高三应届学生感到最大压力的绝不是复读生,而是下届的“低龄触”。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动漫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校考专业,首先考察的是水平,一切以能力为前提。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有志不在年高。你想考取,首先看水平!
如此一来,新的问题又来了:
什么样的考生胜算更大?具体的问题就是:
需要具备怎样的基础水平?基础达到怎么样的水平之后,才有可能进行动漫专业的专项培训并确保能有相应的预期效果呢?
答案是,需要达到介于联考到美院校考之间的中位水准。也就是说,你如果想考动漫专业,你的基础水平必须超越联考水平。至少,你得经历过正规的素描训练,仅仅临摹过或者画过照片是不行的。素描方面,你得写生画过几何体、石膏像、长期静物、头像、甚至半身像;速写要尤其熟练,要娴熟地掌握人体各部位的结构,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捕捉人物的动态,具备较强的概括力和形象感。色彩也要具备基本的造型素养,至少颜色看起来要足够高级,不能只能照抄,甚至没有一点点的艺术二次加工能力。
在完成了基本基础构建之后,还要保证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平衡。总之,造型基础是根本,尤其是速写,万不可懈怠。专业课属于新知,必须用心学习。具象到时间层面,高一高二的学生,建议9成的时间练基础,1成的时间练专业;高三应届的时候,7/8成的时间练基础,2/3成左右的时间练动漫专业。否则,你就很难在动漫方向的校考中取得成功,大概率会成为炮灰。
具体落实到操作层面,你首先要到专业的机构进行培训。这种机构必须具备专业的造型基础构建能力,同时兼具动漫专业课的授课能力。
可是,能做到这样的机构什么样,它们又在哪里呢?好的,本篇最有趣的部分来了。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动漫专业的培训进程和校考特点。这些先到内容刚刚已经说过了,那么我们现在就进行深入:
既然动漫专业需要扎实的造型基础,那么这就决定了,整个培训周期当中,其实只有1/4-1/3的时间是专业动漫课,其余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造型基础课和联考课。注意,造型基础课不是联考课。联考和造型在这里是两码事,也就是说,你如果要想考动漫,你在专业层面至少其实需要过三关:联考、造型、动漫专业。对于无法企及北影、中传动漫的学生来说,如果想考进美院动漫,还需要过美院设计专项课这一关。
众所周知,目前的艺考行业已经被联考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那么这样一来对以培育动漫这种特殊专业的画室来说就提出的极高的要求。一家专业化的动漫培训机构首先要具备联考、造型、动漫专业、设计基础教学能力。成本之高绝对是地方联考画室难以企及的。所以,目前北京大部分动漫专业画室都选择了“寄生大画室+第三方课程输出+合作办学”的综合方式。真正还在坚守独立办学的动室已经少之又少。而且,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地方会有这样的专业培训机构,即便有也是北京的机构以输出教学的模式外派老师。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事实就是两个字——没有!
总体来看,目前动漫专业培训机构在北京市场中大约还存在3-4家,其中有2家据说已经合并,还有2家已经搬进了综合性更强的画室,成为了综合性画室的一部分,还有1家取第三方输出教学和自身独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费用方面,动漫专业自然也要比常规的培训门类高。具体金额,要高出常规培训费用3-5万学费不等。
说到这里,你一定好奇这些机构的名字,不打广告了,有具体问题的私信我就好。选择动漫必须应对的现实问题:都说动漫专业和其他美术专业方向不兼容。
一旦选择了动漫,其他的校考基本就考不了了。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的确是,因为你的集训时间就那么多,你想掌握很多内容显然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动漫专业需要考的课程中,其实又具备一定的互通性。简而言之,这是一个知识点融会贯通的问题,只要学的够好,也能相互渗透。
具体而言,普通校考只考素描色彩速写三科,而北影个中传的动画游戏专业是不考色彩的。中传考半身像,而北影连素描都不考,但他们都对速写有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替换,多格创作和游戏场景创作就是考察的重点。这两项能力确非其他院校和专业的考察范围,但训练之后的能力是兼容的,通过动漫专业的系统训练,速写能力将大大超过任何专业院校要求的平均水准。
课程更是会让学生在造型,设计,构成,色彩等多方面大幅度超越其他竞争者,场景训练会使学生的空间构架,精致绘画,镜头意识有飞跃的提升……以上任何技能的提升都是对考生个人能力的赋能,所谓艺不压身,自己的能力变强了,本应被总结为竞争优势的提升,怎么会有所谓不兼容的问题呢?
另外,就是动漫专业的顶级学校较少,这是事实,无可争辩。
但是,这其实是动漫专业本身的专业度和社会需求所决定的。动漫(包括游戏)专业指向的顶级院校其实就是北影中传两所,这需要大家想清楚再做选择,不是所有人都能走通这条路的,北影中传是ACG专业的顶级学府,是吸纳最优秀学生的地方。成功的荣耀绝不会来自于容易考上,而恰恰来自于“难考”!
动漫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这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首先,动漫相关专业的大环境是具备一定优势的,我们从以下两个层面分析:
层面一:目前,中国动漫游戏建成ACG行业。相比于传统的国,油,板,雕等美院专业和工业,广告等设计行业,ACG是最指向每位读者,观众,玩家的toC产业,而传统艺术和设计行业大多指向的市场是企业,机构或。从商业的角度看,越是指向大众的消费品越是更有发展的市场。
层面二:放眼国际ACG行业,美国和日本的动漫游戏产业规模有目共睹,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西方价值观体系下新鲜故事已经逐渐枯竭,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挖掘的潜力是几乎无穷大的,大圣归来来自于西游,白蛇缘起来自于白蛇传,哪吒……不用说了吧。最近游戏圈最火爆的游戏《黑神话,悟空》自然来自西游记……而这些经典的母体故事和世界观只是中国文化的沧海一粟。之前在未来30年内,中国文化一定会通过**,动画,,游戏等多种载体样态向全世界输出,就像我们习惯了看好莱坞大片一样,将来全世界的观众也会习惯看中国大片!
但是,前景好归前景好,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占据行业制高点,成为行业精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艺术类行业普遍存在一个特点: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的背后,其实是数不尽的艰苦岁月和无人问津的失意落寞。想成为艺术领域的翘楚,那种艰难的挣扎绝不是一般职场人所能承受的。
当下,很多学生因为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玩游戏,就盲目地认为动漫艺考是一个充满了愉快和放松的领域。殊不知,动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动画师和动画导演,专业指向家,游戏专业指向游戏美术和策划。这些极具创意性和艺术性的职业领域现实中要比想象中的状态辛苦的多。宫崎骏之所以是宫崎骏,是经历了百万级数量的实践之后的凤凰涅槃,迪士尼、梦工厂万贯家产背后,也是历经落寞之后的厚积薄发。
艺术本就是一种人类社会高层次精神追求的产物,它不等同于任何一种只求谋生的职业,它是一种突破了常规吃喝拉撒和家长理短的高级游戏。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哪个不是极致高端的象征?
喜欢看动画,喜欢玩游戏,跟能够从事这个行业差距是超级大的。
就像读者和作家,观众和导演,玩家和程序员的距离是一样的。创作者和消费者绝不是一个群体,但所有的创作者都是从消费者的身份转变来的。连看都不喜欢怎么可能从事创作呢?兴趣固然是最好的老师,可一旦决定投身其中,势必要做好全身心投入的艰苦准备!
PS: 关于动漫备考相关的问题,欢迎私信交流~
以上是动漫方向解析,文章来自张君已获转载授权。
谢谢你的点赞,我们会继续分享此类深度解析艺考方向的文章。
做单机被当成傻子,国产游戏人的经历有多惨?一切都是为了追梦之前我们有作者曾经跟各位聊过 游戏 圈的“鄙视链”,详细地讲解了一下这种现象。不过在成为写手作者一段时间后,我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事实: 游戏 圈的鄙视链固然可怕,然而由此衍生出的一批“无脑玩家”更可怕!虽然这些人只占玩家圈子里的一小部分,但是其恶劣程度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都堪称一绝!
同为玩家,相信各位在网上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充满友善的言论,偶尔会有那么一两个不和谐的音符。然而往往就是这些人的言论导致一潭清水变得浑浊,让其他人从而开始反击。
而这些让大部分玩家都讨厌、甚至巴不得他们消失的玩家,我愿称其为“无脑玩家”。
我不知道大家第一次在竞技 游戏 里碰到是什么心情,七雨第一次碰到是还在外服打CSGO的时候,当时还不知道国内的对战平台,官匹的环境真的只能说是一般。
当我回看录像时,对面掏出一把连狙,我就知道这局不简单。从第三局开始,每一枪简直锁死在了敌人身上一般,你只需要左键,就可以无限。
可就是这种选手,也能死上个十来回,您说是不是“无脑玩家?”
最嘲讽的是,回想刚才那局这个人只要杀了三四个人,就会在公屏打字说一句:Noob
我直接:?
好吧,这种开挂还带着自我优越感的人上人只是开胃小菜,接下来还有更气人的。
我作为一名业余时间写写文章的原画师,偶尔也会翻看一波评论区啥的,特别是看自己的文章。
当在这些“云玩家”大放厥词的在评论区都吹着一些“翻天牛皮”的时候,竟然还产生了莫名的优越感。
“反正你也查不到爷到底玩没玩过,我就这么说你能咋的?你要是骂我!大不了拉黑、屏蔽、举报三连。”(盲猜他们的心理活动)
无论你怎么质疑他,他总是有方法反驳你。
我见过最扯的就是在《荒野大镖客2》的文章下面,竟然有个人发表了一篇300字长评,竟然连达奇和迈卡的名字都搞混了,连他们(喵)的剧情都没搞懂就已经大放厥词了。
其他比方就不打了,我低血压已经治好了,真的!
反正作为一名云玩家还不低调,不友善的发表言论,这种人上人,相信不少人对他们也是无语。
我现在还可以找到那篇文章,关于《黑神话:悟空》模型渲染师Wchen点赞虚幻5引擎,然后评论了一波:UE5 有点意思
一锅好好的粥就被这么毁了,让我接下来的两三个小时之内都在好奇: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有意见难道不能友善的发表吗?极具针对性并且带着嘲讽,搞得我以为宁是 游戏 圈资深制作人呢。(流汗)
这种玩家基本上属于“被害妄想症”,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见什么喷什么,基本不带脑子,并且具备着极强的攻击性,跟豪猪一样如果不亮出屁股的尖刺,仿佛周边的一切都会伤害到他,并且总是放在制高点去考虑事情,堪称“极有前途的人上人。”
比如一篇 游戏 评测类的文章(或)下面有这样一条评论:什么垃圾 游戏 ,有XXX好玩吗?(低端引战手法)
会出现什么事情呢?
有人会赞同,有人会贬低,有人会真的做对比,有人还会喷他,有人还会维护他,有人还会理性分析,甚至还有人会接着引战。
这就促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并且还带有着十足的“对峙心理”。
还有一些高端的,但是这个就得分 游戏 了,他们会活用 游戏 里一些“梗”去引发人们的“探讨”,只不过这个探讨会不会友善起来就不得而知了。
对于这种玩家其实我对他们的心态只能说是一般,毕竟如果你无视掉他也对整体造成不了什么影响,而且只要选择看不见,他们就没法太跳脱,但这种以为自己在第五层,实际在第一层的引战“人上人”,我还是觉得他们“无脑”,排上号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有段时间我沉迷了一波H1Z1,说实话我对“红衫军”的状态不去评价,我承认最早老外是针对国人玩家,才组成了这个组织,就如同我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魔剑》的文章一样,这是有力反击,谁也不能评价到底如何。
我那篇文章也是从头到尾没有评价是非,只是废了好几天查找资料跟大家讲了讲这个 游戏 的故事罢了。
可如果......有人带着恶意开始利用了起来呢?
当正义不再是维护自己的防护罩,变成了一把打着正义旗号的屠刀呢?
在当时我玩H1Z1的时候,大部分的对局只要你不穿红衣服,基本就有一堆人干你,逼着你开麦说中文,然后想尽办法侮辱。
这些人难道就不考虑到有的人没有麦克,或者时机不允许开麦克,再或者不想穿红色衣服吗?
如果不做到这些事情,我已经失去了H1Z1的“ 游戏 资格”吗?
放到一些其他 游戏 一样有这种恶意组队的现象,我甚至去问了一个心理医生的朋友,他说一般这种事情会让当事人拥有“掌控感”以及“团体感”,带着这两种心态去做事的时候,欺凌别人会很有快感。
你看那些校园暴力,一堆人殴打一个孩子,甚至用何种方式都会跟身边人炫耀一番,这是一种类型。
如果说这真的是一种反抗手段,那么咱们也无法评估具体好坏,毕竟他随后带来的有恶名,也有威名。
但如若有人恶意利用这个满足自己“心理变态”的需求,那我也只好表示你是真滴无脑,把自己当成群体里的“人上人”了呗?
以上说的都是一些目前玩家圈子的畸形现象,也只说了一部分,如果大家有啥好的“名词”当然可以在评论里说一说,我目前只能想到这些,也是看到最多的类型。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篇文章总是得给大家一个“合理解决”的方法啊?碰到如上的那种人该怎么办呢?
比如:开挂的孤儿、见人就喷的键盘侠、指点江山的云玩家...等等
我能给出的恐怕只有一个不太令人满意的答案——无视他。
你开挂,我就不玩了,一个举报完事儿,切勿也开个挂跟他们撕一撕,我很多GTA5好友都是被挂搞得难受,自己也开了挂保命,其实这种方法长久下来,如果你在某一天因为“”产生了习惯,那么不久后也会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其他人也是同理,当这些“无脑人上人”不会再产生莫名的“优越感”后,自己就会销声匿迹。
当然啦,这只是针对于 游戏 圈,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一堆人揍你,赶紧报警,或者急中生智地找寻应急手段,不要犹豫!随后嘛~顺便躺地上(医院)找找房源、看看喜欢啥车就完事儿了~
毕竟, 游戏 玩家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的嘛。
-END-
关注“碎碎念工坊”,传播 游戏 文化,让 游戏 不止是 游戏 。
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因为喜欢玩 游戏 ,被家长老师当成坏孩子,因为在他们眼里,打 游戏 就是不务正业,或者说整个环境都是这么认为的。每当有恶件发生时,就会有不良媒体将罪犯和 游戏 绑定到一起去,仿佛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就是因为他爱玩 游戏 。
游戏 长期蒙受着不白之冤,成了“玩物丧志”的代名词,在这里,发生一件事,哪怕这件事和 游戏 并没有多大关系,都能够让整个业界元气大伤。 2000年,一道 游戏 机禁售令,直接让国内的电子 游戏 产业技术脱离了国际轨迹,外面发展得越来越快,这边在一亩三分地里自己玩自己的,以至于外面把里面甩得连车尾灯都看不见了。
禁售令的出现导致了这里 游戏 发展的先天不足,快餐化氪金网游的出现又导致了后天发育畸形,比起要几年如一日,专心打磨的单机 游戏 ,大厂们显然更喜欢回收快、效益高的网游,换个皮做出来,躺着赚钱,仿佛花心思做单机的都是“白痴”。
不过在这一片黑暗中,希望也是有的,2014年,持续了14年之久的“ 游戏 机禁令”,终于宣布了解禁,这么多年来, 游戏 人的坚持并没有白费,黎明仿佛就在眼前,然而好景不长,“版号寒冬”飒爽登场。
因为版号寒冬,很多有创意,但是没资金的 游戏 工作室宣告了倒闭,剩下的那些都是大手子公司养着,而大手子公司想着的就是怎样快速变现,能静下心来制作精品单机 游戏 的,进一步减少。加上疫情的冲击,让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找一个真正稳定的工作,毕竟嘛, 游戏 这个行业,可能一觉醒来,十几年的努力什么都没了。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黑神话:悟空》和老牌国产仙侠RPG《仙剑》系列的新作《仙剑奇侠传7》给国内广大 游戏 粉丝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声地告诉这个世界,中国 游戏 还是有希望的,并且希望很大。 还没有发售的《黑神话:悟空》暂且不论,已经发售了《仙剑7》在登录steam时便受到了国内外玩家的热烈欢迎,空降周销售热榜。
不仅是普通玩家,就连口碑在线的知名 游戏 媒体,大名鼎鼎的数毛社也对《仙剑7》的质量赞不绝口,评测编辑表示自己能遇到这款 游戏 是十分的,并极力向其他喜欢RPG的玩家推荐。
在12月2日举办的“虚幻引擎技术开放日”上,英伟达选用《仙剑7》作为载体,演示了光追技术,本就在虚幻4引擎下显得格外逼真美丽的 游戏 场景,开了光追之后,更是做到了以乱真的效果,水面的倒影清晰可见,随着波纹荡漾,如果不说它是 游戏 画面,可能会被当成是实景拍摄。
在大佬云集的盛会上,使用国产 游戏 ,向全世界展示,这毫无疑问是承认了国产 游戏 的制作水平,所以说,新的希望已然出现,定能欣欣向荣。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